央廣網北京12月30日消息 2020年度央廣網母嬰峰會在京舉行。本次母嬰峰會以“乘風破浪,共育未來”為主題,匯聚母嬰行業權威專家、學者,知名企業代表、行業資深從業者、優秀早幼教教師等,共話母嬰行業發展,獻策新時代母嬰創新融合之路。
  央廣網有幸請到了月來悅好集團CEO王海燕進行專訪。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這里是2020年央廣網母嬰峰會的直播間,今天做客我們節目的是月來悅好集團CEO王海燕,王總您好,首先請您和我們網友打個招呼,做個簡單的自我介紹。
  王海燕: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大家好,我是月來悅好集團CEO王海燕。
  主持人:歡迎王總,首先月來悅好恭喜榮獲“2020年度品牌影響力月子會所”這個獎項,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月子會所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請您和我們分享下,在眾多的月子會所中月來悅好的優勢是什么呢?
  王海燕:我認為,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是我們的企業文化和組織能力。而這兩項核心競爭力,是因為長期秉承著企業的經營理念,不斷生長,形成的。簡單用一句話來描述,我們是以“愛和專業守護母嬰健康,構筑幸福家庭的基石,專注于為創造客戶價值“為使命,這是全員思想的根,以”統一的價值觀,統一的行動方向,專業、有愛心的、自驅型組織“為干,通過辛勤耕種,讓客戶來收獲“健康、美麗、幸福、成長”的四種客戶價值的果實。
  因為形成了這樣的企業文化和共同價值觀的團隊,就會在發現和滿足客戶需求上更新和迭代。其實,月子會所是從臺灣和韓國引入的,剛進入大陸的時候,多是采用集中托管的形式?墒,從科學育兒的角度來看,母嬰同室是更有利于母嬰健康的保障。母嬰同室有四大好處:
  第一點,是能夠滿足按需哺乳,因為這個按需不只是寶寶餓了的喂養需求,還有媽媽需要寶寶在身邊,有利于促進乳汁分泌,寶寶及時吸允也可以緩解漲奶的問題,如果母嬰分室,寶寶和媽媽的雙向需求就很難滿足;而且,媽媽的初乳非常珍貴,母嬰同室及時哺育,有增強寶寶的免疫力、腸道發育等很多好處。
  第二點,可以給予寶寶安全感,有利于寶寶健康心理的建立。寶寶剛剛從母體來到這個他不熟悉的世界,他是需要在媽媽身邊,給他安全感。其實,媽媽的氣味、眼神和語言交流、肢體的接觸,都對寶寶建立安全感非常重要。在心理學中表明:如果寶寶沒有安全感,容易引起性格的缺陷。比如:難以建立親密關系,容易膽小懦弱、不夠自信,等等很多問題的發生。
  第三點,有利于緩解媽媽的產后焦慮的情緒,避免產后抑郁。如果母嬰分室,媽媽因為擔心寶寶不在身邊得不到良好的照護,會加重原本容易產生的焦慮的心情,不利于媽媽的身心恢復。
  第四點,母嬰同室,也可以減少和外界的接觸,避免交叉感染的風險; 
  所以,我們就根據母嬰健康的護理需求、院感控制的管理需求,以及客戶生活服務需求,增加了悅好專護師1對1的24小時母嬰服務,由院長+護理+專護責任制,三重專業把控的管理模式,保證母嬰健康。
  其實,在這種模式下,我們的人力成本和管理難度是加大的,但是,能夠給客戶更專業的護理保障,更全面的生活服務,從客戶的口碑和滿意度來看,這些投入都是值得的。從2019年至今,會所服務的綜合評分,離所客戶非常滿意全五分達到了99.6%; 在專業護理服務的單項滿意度方面達到99.8%; 有65%以上的客戶給會所寫感謝信和好評,50%以上的客戶會主動推薦客戶。
  所以,我認為在使命驅動下,形成的企業文化和組織能力,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
  主持人:我們知道月來悅好多年來在業界的口碑是非常好的,得到了很多家庭的肯定,相信這應該是離不開咱們專業的團隊,接下來請您和我們分享下咱們的團隊培訓上是怎樣的,我們的醫護團隊有著怎樣的優勢?
  王海燕: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人是第一生產力,那怎么把公司的理念貫徹始終,怎么培育有著月來悅好文化的、有著專業能力的、專注于為客戶創造價值、提供優質服務的一個活力團隊就尤為關鍵。
  在專業能力方面,每月一培訓,每月一考核,考核結果記入季度評核當中,確保專業的能力持續提升。另外,對最直接服務于客戶的護理師來講,嚴入嚴出。人員篩選高標準,培訓考核嚴把關,建立了一整套嚴格的、系統化的培訓和考核標準。涵蓋了8大類,198項的培訓考核內容。同時,還要經過崗前的實踐和企業文化的評定后,才能具備長期上崗的資格。上崗后,仍然有四個階段的進階培訓和考核。 
  我們還有關鍵崗位和人才培養,每周我們都有線上的學習分享會,打造一支學習型、成長型的組織。當我們發現可培養的人才,就會納入到人才庫,每半年進行一次人才盤點。對于可塑之才,給予輪崗學習和崗位見習的安排,在輪崗見習期間,也是強化培訓和考核的周期,培養一崗多能的骨干,培養有潛力的骨干成為管理者,培養管理者成為中層繼任者。持續建設組織發展的能力。
  在企業文化方面,有每月一期的“悅好小故事“,里面記錄了一些為客戶創造價值、為團隊協作付出努力、為創新發展獻計獻策等公司倡導的好人好事。在績效考核方面,對總經理及管理團隊的評核中,有50%的考核比例是圍繞“客戶價值、企業文化、人才培育、組織能力建設”等方面開展的。
  談到我們護理方面的優勢,首先,在創始團隊中,負責母嬰護理專業的院長,就是由北京友誼醫院婦產科總護士長任迎春擔任,任院長曾經擔任中華護理學會婦產科專業副主任委員,不僅有三十多年的三甲醫院的母嬰護理專業經驗,還曾經以訪問學者的身份,遠赴德國、法國等地 進行專業技術的交流和研討,掌握各國先進的新生兒護理、嬰兒養育指導的方法。而且,任院長也參與過非典護理團隊,有著非常豐富的院感控制及重癥護理的專業培訓及管理能力。所以,我們所有的專業護理、風控管理、房務管理、膳食營養等指導手冊都是依據三甲醫院婦產科母嬰護理的標準來建立和落實的,根基就非常扎實。2017年,我們參與了婦幼保健協會首屆“產后母嬰康復機構”的評選,是由婦幼保健協會牽頭,由產后母嬰康復機構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徐叢劍推動,他也是復旦大學婦產醫院的院長。由秘書長王宏主任帶隊,北京、天津、上海6名三甲醫院的婦產科及兒科主任級專家來到月來悅好進行了為期3天的評審。我們的專業護理的能力及管理水平,得到專家評委的一致認可,也因此獲得首屆“產后母嬰康復機構旗艦級特優特”的評定。
  除了專業護理能力做基礎保障,我們還有專業的營養師和膳食團隊,營養師會每天查房,根據客戶的身體和寶寶的情況調理每日的飲食安排。
  同時,我們成立了院感風控檢查小組,每日服務項目例行檢查制度、專業技能培訓考核小組,分公司滿意度交叉調研小組等。保證為客戶提供專業的母嬰護理和優質的客戶服務。
  主持人:2021年即將到來了,請您和我們分享下新的一年月來悅好有哪些規劃和展望呢?
  王海燕:2021年,我們有幾個已經孕育成熟的項目,正著手準備落實。我們準備解決社會上兩大痛點:
  第一個痛點:大多數在外面自己選擇的月嫂,因為沒有專業機構的服務保障,很難1次就選擇到真正專業的合適的月嫂,往往整個月子周期是在換月嫂之中度過的。影響了母嬰健康和月子期的身心修復。
  所以,我們計劃在各地會所所在的地區,分別成立線上、線下雙師教學的職業技能培訓學校,能夠為更多家庭提供專業的母嬰護理服務。因為,我們有一整套成熟的,在企業經營中長年實踐的,成功的,專業護理師的培訓、考評體系和強大的師資力量,我們將專注于培訓超金牌“母嬰護理師”和家政服務人員。一方面,提供給選擇在家坐月子的客戶,讓她們可以獲得專業的科學的母嬰護理。
  另一方面,也想賦能給行業內的其他品牌,因為月子會所這種企業,很關鍵的一點是,母嬰護理師的專業技能和服務意識,幾乎占客戶滿意度的80%。也是月子會所口碑和可持續經營的重中之重。一些月子會所苦于沒有自有的專護師,選擇臨時安派的月嫂,難以保證給予客戶最好的照護。也達不到選擇月子會所的,這類花幾萬元坐月子的客戶需求。曾經有人問我,如果我們輸出給其他品牌,那是不是就把我們的優勢輸出了,如何保證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立足?我是這樣看待問題,我們所有的月子會所都能夠給產婦和寶寶最好的照護,和我們自己獨善其身來講,前者對社會貢獻的價值更大,我們相信“因其無私而成其私、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另外,我覺得我們的競爭力,不只是專護師團隊,而是我們的經營理念和企業文化具備不段突破自我,追求卓越的組織能力。
  而且,我們從來不認為,其他品牌是競爭對手,而是友商,母嬰群體都得到專業的貼心的照護,對于我們來講,意義非凡,對于整個行業來講,也是推動健康成長的一個助力。
  第二個痛點,疫情之后,實體經營更加困難,導致空置的物業很多。他們也在積極尋找突破口,找到好的經營機會。我們在這幾年來,就接到近百個主動要求加盟的需求,也接待了很多慕名而來學習交流的有意向經營月子會所的物業老板。但是,我們一直堅持,只開直營店,就是怕加盟的形式不受控,損害企業品牌和口碑。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了社會的需求,一方面是月子會所這種專業護理服務被大眾更多的認同,有更多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想做母嬰護理服務的物業老板們不具備專業的管理和經營能力,無法突破專業技術的壁壘。
  我們想,是否能夠解決這兩方面的沖突,給更廣泛的母嬰服務市場賦能,解決各地專業的母嬰護理服務的需求。所以,我們梳理自身的優勢,一個是具備專業護理的經驗和能力,一整套標準化的SOP,一個是人才培養的體系,一個是健全的管理及考核體系。因此,我們想到,雖然不能以簡單的開加盟店的形式,但是,我們能夠給到合作商全方位的管理及支持,保證提供專業的服務品質,所以,我們將推出集團委托管理的合作形式。也就是所有和月來悅好合作的物業,我們將提供一支集團培養的管理班子,由集團建立和委派,重點崗位的人員全部在基地參加崗前培訓和考核,參與崗位見習,通過全面考核后 才能夠具備上崗資格。
  這些,是我們2021年的發展計劃。
  主持人:再次感謝王總今天在百忙之中做客我們節目,為我們帶來這些精彩的分享,那今天的節目就到這了,感謝您的收看,再見。
  王海燕:謝謝大家,再見。